今天是:2024年05月03日 星期五
设为首页 / 收藏本站
委员空间
 
委员空间

浙江“白衣天使”亲述照护武汉新冠肺炎重症病人:有时候感到无力 有时候又充满感动

发布时间:2020-03-01 15:02:40 浏览次数:693次

https://hznews.hangzhou.com.cn/kejiao/content/2020-02/16/content_7677257.htm  

 

 

浙江“白衣天使”亲述照护武汉新冠肺炎重症病人:有时候感到无力 有时候又充满感动
 
2020-02-16 14:12:12杭州网
 

    每日商报讯 2月11日的央视节目《新闻1+1》中报道了一组数据,截至2月9日24时,全国共有19800名左右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,其中护士约14000人。在浙江先后派遣驰援湖北近2000人的医疗队伍中,护士的占比亦不小,仅以2月9日出征武汉的杭州第三批援助队,266人中就有200人是护士。

“疫情就是命令,我们不想当英雄,也不想当烈士,但我们决不做逃兵。”支援武汉的浙江医护人员如是说。对于很多年轻的护理人员来说,援助湖北疫区,可能有从未经历过的沉重局面,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但这些“白衣天使”们,始终用最积极的心态、顽强的斗志,去救治、护理、鼓舞病人。

昨天,记者连线身在武汉的四位浙江护士,听她们讲述这段战斗岁月中与病人之间的故事。

叶蕾

昨天还微笑问候的病人 可能今天就在抢救了

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

支援医院: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

1月28日,我们第二批浙江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,进驻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。我所在的医疗小组是重症护理组,整建制接管了这家医院的ICU病区。

ICU的医护人员通常内心比较强大,抗压能力也比较强。来前,我们已经设想过会很困难,压力会很大,但没想到会这么困难。

   进驻ICU的第一天,我们就对现有ICU的格局进行更为细致、防控要求更高的改造,对全队人员进行ICU各项工作的流程细化,甚至是穿脱防护服都制定了“标准版”。

没多久,病区迅速收满了病人,大部分都是重症。即使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,也很难预料下一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。好几个病人,前一天看到我们还能微笑着打个招呼。第二天,交接班时,已经在抢救中了。

   刚来时,我们被告知有一床的病人求生意志很薄弱。由于家中陆续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去世,这位60出头的男子情绪低落,虽然病情相对较轻,但不配合治疗,也不吃饭,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你们别管我了,我不想活着。

   为了把他劝回来,我们几个护士每天跟他聊天,宽慰他。可能是觉得我们大老远从浙江赶到武汉救助他们,真的很辛苦。他慢慢地接受了我们,开始主动配合治疗,病情也往好的方面走。前几天,他转回了普通病房,现在情况很好。

   对于新冠肺炎感染患者,营养支持是很重要的。有的病人因为全家都感染住院,只能由医院订餐。为了加强他的营养,我们护理组微信群每天都会互相提醒:给病人带一些牛奶过来。牛奶就从我们自己的生活物资里拿。

   虽然每个班时只有4小时,但其实我们几乎每一分都不曾停下。从倒垃圾到消毒,从帮助病人的大小便到翻身拍背都要上,包揽了护工所有的活。有个病人将近200斤,每次翻身我们几个人一起动手。

   而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时间一久,身体散发的热量会让护目镜起雾。我们什么防雾方法都试了,没用,下班时镜片永远是白乎乎的,我甚至一度担心我“叶一针”的名号要丢了。

   病人常对我们说:“你们是浙江来的,我们相信你们。”这让我们很感动,其实我们不想当英雄,也不想当烈士,但我们决不做逃兵。

   对了,今天又有病人从ICU转回普通病房了,真替他高兴。他还挺舍不得我们的,临走前还念叨着你们太好了,我不想换病房。

姜淑庆

相比谵妄狂躁 我更怕他们沉寂不语

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

支援医院: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

   我们重症4组负责10个病人,病房里,满是此起彼伏的嘀嗒声和警报声,抑或是抢救时的令人窒息的不安与呼喊。可能这里是病人的最后一站,而我们无比希望每个人都挺过来,转到普通病房。

   前几天,我这里转来一个有谵妄症状的病人,住进来后就烦躁不安,不配合治疗。为了能让他好好吸氧,我们使用了少量镇静剂,很快他就睡了。但不久后,病人的血压下降,经皮氧饱和度下降。在向医生汇报后,我们对他加快输液速度,想尽办法调整患者体位,防止舌根后坠,但效果不理想。后来,在我的建议下,对他进行了口咽通气管,折腾了好一阵,病人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了。

   快换班时,我想调整下患者口咽中的咽通气管位置,没想到他突然很用力地咬住了我的手,钻心地疼。我大喊了一声,同事们吓坏了,幸好手套没破,也算有惊无险。面对这位病人,我尝试使用之前准备好的非语言交流手册,里面涵盖了热、冷、喝水、挠痒痒等常用于满足患者的要求,指着一幅幅图片询问他,再由他示意需求。现在,他很配合的接受治疗。

   其实,相对病人的躁动不安,我更怕他们沉默不语。之前转过来的一名病人,一直是面无表情,从不表露任何情绪,也不向我们提任何需求。我问她,喝点水吗?她就点头。问吃饭吗?也是点头回应。她的嘴巴,已经干到泛白,甚至开裂。我用温开水给她涂嘴唇,又喂她喝水吃饭,她还是沉默,很难通过情绪变化去了解她的身体变化。所幸,通过细心观察,总能给到她一些恰当的帮助。

   这里的病人,一部分已经无法自主吸氧,那种窒息,每天穿着厚厚防护服的我们也深有体会。有的病人甚至会大喊:“让我死吧!太闷了!好难受!”、“我不想活了!”那种绝望、无助,让医护都控制不住感伤的情绪。

   在医院,我是护士长,在这里,我是组长。其实很多事情不用我来做的,但在这里,没有人能闲得下来,我希望能竭尽全力帮到病人。有的患者全家患病没人送饭,我便把工作餐分给他。有人需要说话,我就陪……因为我害怕,真的很有可能,一转身,就是生死别离。

   今天凌晨五点下班走在回驻地的路上,黯淡的灯光陪伴着我们。如果没有疫情,很多人刚刚迎接新的一天。作为驰援武汉医护的一员,我深感自己的职责使命所在。期待疫情早点结束,凡俗人世的秩序早日回归。

吴春燕

他们对生命的渴求 也给我们坚持的勇气

杭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

支援医院: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

   我和朱佳清同期而来,在古田医院的不同楼层负责重症病人。病人有治愈出院的,有稳定后转方舱医院的。极危重病人转到其他医院监护室负压病房。

往前一步,是治愈的希望,往后一步,极有可能是人生末路。病房里的情况瞬息万变,有时甚至让我们来不及反应。

   前几天,一个情况在好转的病人突然心脏骤停,值班的护士马上冲上去为他做心肺复苏。这本就会耗费很大的体能,何况护士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几分钟下来已经满头大汗,有人因缺氧而眼前发黑。那天更为惊险的是,一个同事在抢救病人时突然昏倒了!

   放在平时,我们会立即对她抢救。可是在满是病毒的隔离病房内,我们束手无策。只能齐心协力将她拖出病房到半污染区,扯开防护服再进行紧急救治。

病房里危机四伏,但感动也无处不在。

   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81岁的阿婆。她在这里住了几天了,呼吸依旧很急,生活无法自理,全靠护士帮忙。每次给她倒水,她都要我给她倒满,但只喝一点点。“喝得多尿得多,要麻烦你们的”、“对不起你们”、“害了自己,也害了别人”……

   面对这样白发苍苍像我母亲一样年纪的老人,如此小心翼翼地感谢着,叫着我们“老师……”后来得知,阿婆的老伴儿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,亲近的家人都在隔离中,我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,有时候会忍不住流泪。但还是要控制住,否则护目镜就会花,无法继续工作了。

   我安慰她:您千万不能这么想,这不是您的错,我们一定会共渡难关。

   这样的病人很多,他们对生命的渴求,执着和坚韧,感动着我们,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!

   武汉的天气忽冷忽热,我的鼻炎又犯了,胃口也不好,但我相信春天马上会来,我与武汉人民一起见证。回到家里,第一件事要抱抱女儿,抱抱爸妈……

夏鲁鲁

“姑娘,赶紧去吃饭吧!” “我们自己可以的!”

杭州市红会医院微创外科主管护师

支援医院: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

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

   我好几年没和家人一起过年了,原本今年春节轮休,但收到征召,我立刻在年三十返回医院,到隔离留观病房照顾发热病人。我的同事姬琳也是,她是我们内分泌科的90后护士。她爸爸是警察,父女俩每年春节都坚守岗位,今年本想回家过年。但接到任务,她马上退掉回家机票,第一时间报了名。

   2月9日我们出发来到武汉,2月13日,我和姬琳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,这才发现,这里没有陪护,没有食堂工人发餐,没有工人打扫卫生和给病人打开水……这些都是护士的工作。

   交接班、熟悉环境没多久,晚餐铃声就响起。我推着餐车,与当班的另外3位护士一起挨个给病人发放晚餐。每到一个病房,我们都会跟病人们说:“大家好,晚餐来了,趁热赶紧吃吧!”虽然病人们不知道厚厚的防护服里面是谁,但是他们都会真诚地向我们道声“谢谢”。

   发放完晚餐,刚好到了给病人测体温并发放口罩的时间。病人很配合,量体温时他们大多都在吃饭,看到我们进来,大家赶紧把筷子放在边上,立马戴上口罩,然后才转过身面对着我,让我给他们测体温。

   有个老爷爷端起晚餐问:“姑娘,你们吃过晚饭了吗?没吃赶紧去吃吧。我们自己可以的。”我和姬琳互相对看了一下,她的眼眶已经红了。

   接下来,我们为病区的50位病人打好开水后,差不多就到交接班的时间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终于可以脱去这沉闷的防护服了。但是脱掉它,真是一项大工程,动作要轻柔,每一步一定要慢,不停地洗手,再清洁鼻腔、口腔、耳道……之后再经过四个房间,每个房间都要完成不同的动作,每一步都不能出错。

   22:40,终于回到酒店。完成一个小时以上的消毒、洗澡的工作,今天的工作才算结束。

   结束一天的工作,疲惫的我躺在床上思索。这几天,我们听到、看到了太多来自病人的感动。但我们不能流泪,医患同心,才能打赢这场战争。

   黑夜翻面之后,等待我们的必将是崭新的白昼。

 
 
来源:每日商报    作者:记者 陈敏娜 冯双 通讯员 王婷 应晓燕 徐尤佳 程晓琳    编辑:吴阳杰    责任编辑:方志华

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、民政部登记批准的国家一级行业管理社团——中国通信工业协会

COPYRIGHT©1997-2017 ALL RIHGTS RESERVED   版权所有: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分会秘书长单位【可信官网】

 秘书长单位:超飞巨英合特数字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   开户行:建行北京通州运河支行11050172510000002033

Email :328807352@qq.com  投诉电话:13366570151 (微信)         京ICP备19012045号-1 

扫一扫关注我们
随时了解我们的动态